古代的罗布泊为什么会逐渐萎缩?直至干涸!请看本文深度解读
【作者按】:本文原文为《问水大西北》(第二版)第一章:如何正确认识大西北缺水,第二节:大西北的地理特征。为了让本文更具独立性和完整性,本文标题及第一、第二自然段为作者附加。
历史上导致罗布泊水面逐渐萎缩,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的原因。2000年以前,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非常有限,罗布泊的萎缩以自然因素为主;最近2000年以来,人类活动逐渐频繁,引水灌溉、伐木放牧等人为因素加速了罗布泊的萎缩,直至干涸。
古代罗布泊水面面积自然萎缩
人为因素很好理解,在此就不展开分析;自然因素又是怎样导致罗布泊水面逐渐萎缩的呢?必须从大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方面来解读。
大西北位于北纬35°-45°,东经75°-112°的亚欧大陆腹地,南面有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昆仑山脉、巴彦克拉山、秦岭的多重阻挡,西面有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的阻隔,北面有阿尔泰山、天山东部的隆起,这些山脉大多数的山峰平均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使得大西北形成了三面高山阻隔,远离海洋,相对封闭独立的一个特殊地区。而且,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随着印度洋板块的不断挤压,一直在抬升,特别是在距今一万年以来的全新纪,抬升加速,青藏高原每年抬升达到70毫米,到目前升高了大约500-600米,总平均高度达到大约4700米,在如此短暂的地质年代里,这是一个惊人的变化,并且现在仍然以每年大约15毫米的速度升高(杨逸畴, 李炳元, 尹泽生和张青松, 《西藏高原地貌的形成和演化》,地理学报, 卷37, 编号1, pp. 76-86, 1982.)。
大西北的地理特征及历史变迁示意图
青藏高原持续的抬升,特别是南疆主要水汽通道的阿克赛钦地区、喀喇昆仑山的抬升,不断地削弱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进入,导致了塔里木河上游主要水源地的叶尔羌河、和田河流域的降雨量不断减少,并且使得其背风区域的塔里木盆地雨影效应不断增强,干热少雨的焚风不断加剧,气温不断升高,蒸发量不断加大,进而导致塔里木河流入到罗布泊的水量逐渐减少。这些地理特征上的巨大变化,是历史上导致罗布泊水面面积逐渐萎缩的根本原因。
罗布泊的主要水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