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时代丨对话马德兴X汪海林:备战2030世界杯,中国男足还有希望!
在世界杯预选赛接连负于沙特、澳大利亚后,中国男足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本期《热搜时代》,我们邀请资深足球记者马德兴与国足长期观察者、编剧汪海林,共同剖析国足症结。
热搜时代:本次世预赛,最近两场比赛接连告负。两位如何评价当前中国男足实力?
汪海林:我的理解就是因为我们国足像被诅咒了一样。亚洲名额2个时我们排第3,扩到4个时排第5,如今8.5个名额仍卡在第9。
马德兴:这些年来中国足球的整体的水平是一直不断的在下滑。别人已经反超上来了。个人感觉世预赛到现在为止,整体的水平发挥是比较正常的。硬实力就是这个样子。小组前两名直接去进行世界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争取小组的第三第四是有可能的。
热搜时代:为何伊万科维奇坚持单后腰战术?
马德兴:从伊万被聘请的时候我就说,用一个70岁的人来换一个50岁的人,还觉得中国足球能够见到希望。我反正不信。人到70岁就会思维固化,他的菱形中场战术已被世界足坛淘汰。伊万在阿曼下课后原本准备退休,意外收到中国足协offer,他肯定要来。我就问一句,球员的潜力他发挥出来了吗?
汪海林:足协选帅标准存在严重错位——过分强调"熟悉亚洲足球"这样的表面条件,却完全忽略了战术理念是否适应当今足球发展趋势和现有球员特点。类比影视圈,我们选主帅,就像选演员只看档期和片酬,不管是否适合角色。
热搜时代:U22绝杀韩国、新疆小将崛起,是否意味青训好转?
马德兴:05后球员心态不同,他们不在乎外界批评。过去球员怕输球被网暴,现在小孩想的是“你骂你的,我踢我的”,他们心理负担更小。我觉得我们需要一点时间,等到这一波球员慢慢的成长起来。而且新一代球员的培养与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有关,他们接触足球更早。新疆球员心态更加突出,敢打敢拼,彰显个性。
汪海林:05后球员成长期的正好赶上金元足球时代也有关系。小球员练了几年以后就面临着分流的问题:是搞职业还是上大学?那个情况下大多数人就放弃了。但是金元足球发展起来,做职业球员一年可以挣那么多钱,家长也愿意。所以人才储备好转跟这个有关系。
热搜时代:如何根治假球问题?
马德兴:欧洲国家普遍设有专门的足球法律,比如西班牙民法明确规定西甲球员必须享有与大学教授同等的社会保障。反观中国,我们连最基本的欠薪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足球司法体系了。职业足球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超社会法治化进程,这种脱节导致监管严重滞后。
汪海林:职业球员的培养,除了技能以外,职业修养也很重要,要有职业荣辱观。以演艺圈为例,有些流量明星演戏不背台词,拍摄时报1234567,后期靠配音,却不觉得丢人。他跟别人比排场争番位,真正演戏的时候却不比演技。球员也是这样,在场上老输不觉得丢人,却把金钱名利看得很重,这就是缺乏职业荣辱观。另一个问题,是"好人沉默"的现象。在影视圈,至少还有人敢公开拒绝购买收视率并曝光黑幕;但在足球界,我们几乎听不到任何举报的声音。当整个环境都在默许违规时,清流反而成了异类。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必须打破。
热搜时代:球迷应该如何看待比赛输赢?
马德兴:作为28年的随队记者,经历过很多。印象很深的一次失败是0-8输给巴西。那个时候在我周边没有一个中国人,巴西记者都来问你们中国怎么回事?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感觉很无助,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但也经历过扬眉吐气的胜利,当我们3比1赢了阿根廷之后,回到酒店的时候,日本队的主教练领着日本队给中国队鼓掌。我早已学会用务实态度看待国足。这不是悲观,而是基于对足球规律的尊重。
汪海林:舆论一直说中国男足老是输,其实是不对的。主场对战澳大利亚现场七万多球迷,不是来看一支老输的球队的,这个球队一定是赢过,而且赢的很让人开心的。但是我建议年轻的编剧要看国足的比赛,因为国足是绝佳的悲剧创作素材——每次失败都在意料之中,但输法总能出乎意料。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输赢,正如我母亲说的:"不会永远输。"人生也是如此。